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传承。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提升专业素养,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持续深耕教师培养体系,在第五期“回天手拉手——专家进校园”项目中,21名青年教师在9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精心打磨一节节课堂,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学科】


刘鹏宇老师的课堂以中考诗歌画面描绘题为抓手,通过真题引路、方法归纳、迁移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定位诗句—提取要素—联想扩写”的答题方法,提升语言组织与逻辑表达能力,强化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
专家褚群生老师认为本节课优点突出,注重诗歌复习方法指导,通过真题归纳“定位—提取—扩写”答题路径;关注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提供差异化支持;重视学习习惯培养,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基。


乔佳苹老师执教《美丽的颜色》一课,从感知传记体裁、比对标题形式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寻找美丽的颜色”作为核心环节,通过任务设定,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深入文本,从不同维度解读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并将抽象的精神具象为具体的“颜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专家褚群生老师表示,本节课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得当,教学中的各项教学任务能够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从文体知识到内容分析再到精神提炼,各环节环环相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学生充分、及时的点拨与反馈,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专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段亭羽老师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井冈翠竹》三篇课文为依托,构建了“感知—剖析—迁移”的教学路径。课堂上,通过对比三篇文章的物象选择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托物言志的共性规律,凸显托物言志在传递宏大主题时的独特魅力。这种多文本联动教学,有效拓宽了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的认知维度。
专家褚群生老师点评,这种多文本联动教学,有效拓宽了学生对托物言志手法的认知维度。学生在文本分析阶段能准确解读托物言志的内涵,但在写作实践中帮助学生克服“机械模仿”误区,建立物象特征与个人情感、哲理的深层联系。

育知学校盛倩茹老师以“井冈翠竹的特殊身份”为核心主线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亮点鲜明。借竹子不同角色对比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再按“初读识身份—梳理明脉络—精读品特质—关联悟精神”推进,用思维导图、表格助学生突破托物言志难点。
专家褚群生老师从专业角度对这堂课点评,既肯定亮点也给出建议。亮点方面,一是教学逻辑清晰、重点聚焦精准,课程设计层次分明,紧扣“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二是课堂互动高效、教师素养突出,面对借班授课的挑战,盛老师从容沉稳,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修改建议则包括:强化教学活动连贯性、优化阅读教学策略、设计整体性阅读任务。
【数学学科】


李润田老师的一次函数复习课以 “梳理知识、强化应用” 为核心,先通过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解析式求法,构建系统知识框架。随后设计分层例题,逐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课堂中穿插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一次函数的应用展开探究,教师通过精准追问激发思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有效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与课堂参与度。
专家张玉梅老师表示,本节课教师前期磨课充分、课前研讨深入,课程实施整体流畅高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了氛围,还精准把握了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课堂亮点突出,教师注重细节把控,通过合理追问与小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同时建议,板书节奏需进一步把控,书写可适当放慢,突出核心问题与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思路。


白丽华老师的《平均数与众数》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和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性明显增强,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索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体会平均数的缺陷,感受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专家张玉梅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讨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时,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张老师表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更多的教学方式,如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给做更多尝试。


王欣洋老师的《含参一次函数问题》课堂,通过代数法、图像法、构建新函数法,三种方法解决含参一次函数问题,为类比解决含参二次函数做良好铺垫。
专家张玉梅老师表示,三种方法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做了良好推动,课堂氛围活泼生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三种方法通过代数,几何不同视角去理解参数在函数中的影响,良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模型观念。在不同方法讲解介绍后给出更明晰的解题流程,便于学生理解操作。
【英语学科】


肖格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紧扣中考要求,将中考常见题型、考点融入日常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学生提前熟悉中考阅读的命题规律与答题思路。加大阅读量和难度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储备,为应对中考复杂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专家胡小力老师表示,在阅读题目设置上,加大干扰项的设计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精准捕捉关键信息。作业布置中要求学生摘抄核心词汇,有助于强化词汇积累,夯实语言基础,这一举措符合英语学习规律。对阅读表达题满分策略的分析,聚焦 “找得准,写得对”,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答题方向,体现了教师对中考题型的深入研究。

王志超老师的英语课堂,基于一模成绩和学情调研结果,为切实帮助学生解决C、D篇阅读难题,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将课堂主题确定为英语长难句分析。通过系统、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难句分析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克服阅读和完型中的理解障碍,从而提高相关题型的得分率。
专家胡小力老师评价本节课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课程直击学生痛点,将复杂的长难句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技巧讲解清晰,从找主干到分析修饰,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组织有序,先理论后技巧,再到实战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从句分析到位,例子典型,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道德与法治学科】



张君颖老师的《奏响中学序曲》教学以“闯关式”情境贯穿课堂,围绕“适应初中生活”这一核心目标,通过“探索新地图—解密成长黄金期—打造成长秘籍”三关任务,引导学生从认知变化到理解意义,再到探寻对策,整体设计贴合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心理,较好落实了“认识初中重要性”“积极适应新环境”的课标要求。
专家李婉华老师认为,情境化任务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抽象的“初中生活适应”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链,学生在填写对比表格、分享初体验时,能自然联想到自身经历,有效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初步建立了“中学生”的身份认同。其中,情感共鸣的深度可提升,可用同伴真实经历增强情感支持。


张晓雪老师本节课以“假如你有一种学习‘超能力’”的趣味情境导入,迅速点燃了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通过三大任务层层推进。在“看图识学习”的思辨中,学生打破了学习的狭隘认知,领悟到其内容的丰富、范围的宽广与形式的多样。通过剖析时代楷模张桂梅与女高学生的感人故事,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是个人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阶梯,更是报国为民、担当复兴大任的基石。最后,在方法分享与榜样借鉴中,学生共同探寻“学会学习”的科学路径,最终将个人梦想与时代号召相连,立下“用学习成就梦想,用奋斗点亮青春”的行动誓言。
专家李婉华老师认为,本节《学习成就梦想》课程设计精妙,体现了鲜明的学生主体性与素养导向。教师以“超能力”为引,巧妙地将宏大的“学习”主题转化为学生可感、可思的成长议题。教学逻辑清晰,从“认知重建”到“意义探寻”再到“方法赋能”,层层递进,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了从“知”到“行”的深度转化。特别是张桂梅案例的运用,将个人梦想自然升华为家国情怀,实现了价值引领的无痕渗透与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是一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优秀课例。


曹海月老师的课程内容聚焦网络的双重影响、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实践路径以及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从认知网络利弊、掌握理性用网方法、践行网络责任的视角,理解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对个人健康成长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意义。
专家李婉华老师认为,本节课教师备课充分,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参与度高,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进行探究,如网络的“青少年模式”的意义、怎样辨别网络信息等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合理使用网络的重要性,要学会信息节食,理性使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营造清朗空间。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段携手同行的旅程。第五期 “手拉手” 项目的圆满收官,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将以此次项目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教师培养体系,用 “传承” 凝聚力量,用 “互助” 点燃希望。未来,昌平二中将继续深耕教师队伍建设,让 “薪火相传、教学相长” 的理念扎根校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编辑:刘苗苗
摄影:上课教师
审核:佟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