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模块1:跨越四千里·奔赴于阗地
7月13日,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的18名小使者跨越四千公里山河,奔赴美丽的和田,开启了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幕仪式上,刘宸嘉同学分享到:"今天,我们在和田看到的每张笑脸、听到的每首民歌、记录的每个故事,都在谱写着‘共同开拓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史诗。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少年们的青春之花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滋养下绚烂盛放。
模块2:文化瑰宝·交融共赏
一路上,我们感受了于阗文明的璀璨瑰宝。吉亚乡的艾特莱斯工坊里,丝线织就绚丽纹样;纳克西湾地毯用彩线描绘大漠风光;墨玉桑皮纸传承千年技艺;烤馕香气延续着世代烟火。班超"投笔从戎"的豪情与玄奘西行的坚毅,印证了这片土地与中原的血脉相连的历史。以上种种不仅是技艺的延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写照,更展现了京和两地自古以来便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一步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模块3:红色印记·精神传承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沙海老兵横穿"死亡之海",用枪杆解放新疆,用镐头重塑边疆;王蔚踏碎昆仑风雪,三十年引泉造绿洲,托起百万生灵希望。在问勇路上,我们手捧鲜花致敬英雄,追忆那段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他们以血肉为墨,在荒漠写下誓言——白发埋骨处,清流润苍生。一代代戍边人接过赤红旗帜,将忠诚铸进山河命脉,将最清澈的爱献给祖国,让红色基因在这片热土上永续传承。
模块4: 同心实践·共建家园
活动中,我们见证了各民族共建美丽和田的动人场景。和田县防沙治沙站里,建设者们用汗水浇灌黄沙,筑起绿色长城;墨玉县图书馆中,一本本跨越千山万水的捐赠图书,承载着知识与希望的传递;洛浦县体育馆内,各族青年在传球互动中增进情谊,欢声笑语见证着真挚友谊。这些生动的实践场景,无不彰显着"石榴花开红似火,籽籽相拥情更浓"的深刻内涵。各民族同胞携手奋进,共同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模块5:思想淬炼·同心铸魂
从开营仪式到三场思政课,讲解员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讲解民族政策,特别是"石榴籽"这个比喻烙印于心中——我们56个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馆,那些珍贵的照片和北京援疆项目的展示,无不体现了民族交融和民族守望相助的情谊。最触动我的是看到援疆干部和当地群众一起建设的学校、医院,这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不是口号,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民族团结中的责任,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团结,彰显青年在民族复兴中的使命担当
模块6:情满和田·籽籽同心
和田的日光照亮了心间跳动的温暖,"京和一家亲"的种子在笑声中蔓延。我们陪伴穆开热姆同学回到她的家中,"牙哈西木斯孜!"一句句亲切的问候拉近着我们的心。围坐在花毡上,穆开热姆分享着在北京校园生活的点滴,讲述着老师和同学对她的照顾。茶香氤氲中,不同民族的语言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临别时,一条条色彩明艳的艾德莱斯围巾像是传递跨越千里的情谊纽带,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变成了具象的情感联结。
结营的时刻,拥抱交织,网住万般不舍。所有"再见"化作手足相连的铮铮誓愿——首都少年必以余生守护,让京和同心桥永远坚实不渝!
编辑:王珽
摄影:李轩宇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