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为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营造书香伴我成长的阅读成长氛围,进一步提高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10月22日下午,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政府街校区在报告厅举办了全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暨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专场。
活动由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褚春梅同志主持。
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志强、集团党委副书记王世国、教学副校长张云与以及政府街校区全体教职工共同参加会议。
首先是王喆老师的读书分享——于永正著《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王老师分享到作为师者如何用智慧“调和”,“对优秀的学生,我激励、激励、再激励,因为他们潜能大得很,要让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发展点,但我也会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知‘不足’的方法有二,一曰‘比’,二曰‘找’。比,有近比和远比。近比同学:半个学期下来,某某同学已背40多首古唐诗,你呢?远比古今名人: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我们呢?比,能让学生看到‘天外天’、‘山外山’,进而迸发出上进的动力。‘近比’产生的动力,要大于‘远比’。二曰‘找’,找自身不足。所谓‘不足’,即‘不及’的方面。”更强调了作为老师,不要把情绪带进教学中,学会宽容,并且有学生意识。
接下来是徐爽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漫谈》的感悟分享。
徐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二中的工作经历,用幽默的语言与大家互动。徐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二章“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学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强调自己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逐渐成长,作为教师,自己要童心未泯,把自己教成孩子,才能师生和睦,从“理解”走向“更理解”。
第三位分享的是卢燕老师对《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一书的理解与感悟。
卢老师从吾学、吾行、吾思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书的理解。吾学篇: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人,绝不是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是包括了未来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孩子,他的教育具有普遍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能否获奖,能否考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而忽略了培养无数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那么这是教育的悲哀。须知,孩子永远处在“天使的位置上”,容不得教育者“随心所欲”。吾行篇: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一个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吾思篇:宽容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最后一位分享的为刘佳琦老师对《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的感悟。
刘老师对本书中的教育理念印象非常深刻——“哪壶先开提哪壶”:我们的教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差生,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认识学生的视野。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在传统的评价体系外开辟班级内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在不断成长的,从肯定自我,激励自我再到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多关注教育过程和关注全体学生。当每一个班主任都关注到全体学生,都善于哪壶先开提哪壶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得到凸现。“给点阳光就灿烂”: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往往在“两头”,往往会认为大多数中等生挺让人“满意”,不需要特别操心,从而缺失了对中等生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中等生的“阳光”不需要太多,也许就是一丝微笑、一抹眼神、一句问候、一次表扬、一声鼓励、一条建议…刘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和学生成为“朋友”,而不是 “敌人”;一个班集体要成为学生心中的“乐园”,而不是“地狱”。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我们鼓励每一位老师都能以书为友,以所教的学科领域为圆心积极向外拓展,广泛涉猎人文社科,悉心钻研教育理论。乐读善思,日积月累,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兼备专业深度与视域广度。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将继续推进教师职业成长,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编辑:王珽
摄影:刘可新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