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聚焦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基教研中心走进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回龙观校区教学调研

2021-03-20 浏览量:3262

作者:孟秀娟 | 文章来源:回龙观校区

伴随这不期而遇的初春喜雨,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回龙观校区的师生们也盼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3月18日,北京市基教研中心15名专家走进课堂,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为29名教师进行主题为“聚焦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诊断和指导。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金亮、副校长陈静带领学科教研员,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志强、集团党委书记褚春梅等领导共同参与了活动。

 

 

 

 

回龙观校区执行校长金秀荣致辞,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讲述活动宗旨,代表学校和教师恳请专家团队对学科单元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指导,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助力。

初 中 语 文

 

刘颖老师的《孙权劝学》紧扣自主质疑、分析人物和反思领悟,注重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以文本中人物作为镜子谈启示”等精心设计的细节,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刘靖云老师的《说和做》通过“细节描写”“诗味语言”和“颁奖词”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体会先生的伟大人格。课堂上,教师因势利导,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训练,在实践中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教研中心专家朱艳春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中肯评价,结合文言文教学、散文教学中的问题与老师们进行深入探讨,就部编教材大单元主题教学、聚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等为老师们做了系统阐释。

初 中 数 学

 

孙萍老师的初三复习课《解直角三角形》在设计上打破常规命题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添加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升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注重初高中衔接,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都为学生将来高中学习解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秦清宇老师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关注学生,注重落实,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思维; 整体设计条理清晰,过程步骤详细,培养学生规范解题步骤的优秀习惯。

 

基教研中心专家康杰老师点评孙萍老师的课,设计有新意,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讲解题目时落落大方,老师能很好把控学生的活动。 点评秦清宇老师的课,教师活动设计合理,教师和学生能很好互动,学生活动充分,教师总结点评到位及时,教师对于基本运算落实得很到位。同时,为老师们带来“能力框架下的学习任务(活动)设计与控制”专题讲座。

初 中 物 理

 

华丽芳的《功率》基于大观念教学背景,让学生理解功率的快慢,理解为什么要建立功率的概念,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学生敢展示、敢表达、敢动手,成为了真正的学习实践者。

 

 

 

 

刘超老师的《浮力:物体沉浮条件》以物体的浮沉为切入点,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物理情景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其受力情况,再次体会“物体的浮沉条件”,然后通过实验对其进行验证,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验的紧密联系。

 

基教研中心专家秦晓文老师认为两节课都很精彩,教学思路清楚,根据不同课型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视频或实验等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既注重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初 中 生 物

 

李晨溪老师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在引导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生物学结构信息并准确表达的能力。在历来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关于肾小囊的结构上,用吹起来的气球来类比“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的认识。根据功能推测结构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知识点检测,统计结果,能够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张春蕊老师的《关于蝗虫那些事儿》,从实践出发,以蝗虫为研究对象,从个体结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物适应关键的角度详细阐释了生物学从微观到宏观的统一。课程内容有效结合了平时的实践活动,逻辑连贯,材料新颖有深度,有效丰富了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

 

基教研中心专家乔文军老师详细点评了两节课并提出了宝贵建议:从生物学大板块出发,进一步发掘材料,充分利用,做成更精彩的课。

体 育

 

 

 

 

高燕老师讲授的《健美操》展现了全国校园花球啦啦操组合动作,将青少年的美与力尽情呈现。

 

 

 

李斌老师讲授的《篮球行进间运球》利用讲解与示范教给学生篮球球性练习方法,在对篮球原地球球性练习——原地手指拨球的反复练习和指导中,要求学生手臂伸直、手指手腕放松,慢慢加快练习速率,从而达成训练与学习的目标。

 

基教研中心专家李忠诚老师认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分组练习、学生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意识。对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分层教学、个性培养,情感上引导等给予建议和指导。

音 乐

 

杨晓玲老师讲授的《唱脸谱》,教师在授课环节加入让学生听记节奏的环节,使学生通过听教师演唱旋律记下旋律的节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节奏,用手拍打节奏,从课堂学习中逐步提高音乐能力。在教授学生演唱京味儿歌曲时,教师利用口传心授的方法,让学生模仿演唱,更快掌握具有戏曲韵味儿的歌曲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了京味儿歌曲中装饰音演唱的重要性。

 

 

 

林琳老师讲授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声情并茂的演唱,唱出了京腔京韵的歌曲韵味,受到学生喜爱与专家好评,成功地做好了课堂导入的重要环节。

 

 

基教研中心专家梁洪来老师为音乐老师授课以及学生抽测做点评。通过梁老师的指点,老师们了解到更深层次音乐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对老师的要求。

综 合 实 践

 

 

 

 

杨海燕老师的综合实践课程《风雅宋》贯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活动通过综合历史、语文、美术、劳技学科,以宋朝为主要对象,主题下分设瓷器、诗词、服饰、绘画、娱乐、插花六个方面,学生很投入,不仅体会到了乐趣,更是在充分的活动之中提升着综合素养。

 

 

牛晴苇老师的综合实践课程《光盘行动,拒绝剩宴》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亮点在于学生通过走访校外餐馆、社区居委会,采访学校食堂、学科老师等,分别整理出《关于“光盘行动”给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学生食堂的建议书》以及《昌平二中为北京市政府关于“光盘行动”实施的建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提升了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基教研中心专家梁烜对两节综合实践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活动主题设计体现创新和学科综合。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互帮互助,深入体验,并在实践中总结提升,收获成长。教研员也对活动提出了建议,可以适当增加生生互动、讨论,增加互相学习机会。

高 中 语 文

 

马跃成老师的“中华文化传统研习——史公屈子,两体一心”通过整合《屈原列传》和《报任安书》两篇文言文,借助对比阅读,形成教学任务群,引领学生领悟不同历史人物身上所共同具有的精神特质,进而体会史传文学的时代价值。

 

郭彩月老师的《细品意象,探究诗情》通过学生对诗歌意象意蕴的梳理,总结诗歌常见意象的规律和特点,深入挖掘意象的深层内涵,进而解决学生诗歌鉴赏环节“读不懂”“悟不深”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备战高考。

 

 

基教研中心专家凤潇老师认为两位年轻老师对教材、考试、课标的把握非常到位,课堂设计思路清晰,梯度合理,紧密结合时代特点,教师引领是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思维提升明显,课堂呈现状态非常有生命力。同时也建议两位老师在落实环节上要大胆创新,对于教材和成题的使用要敢于突破常规进行再加工,进而使操作层面更加高效。

高 中 数 学

 

罗柳英老师的《解析几何专题复习》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动向的研究与把握,对解析几何思维方法做了梳理与完善。针对学生在解析几何方面的思维力进行训练、提升,完善学生的思维框架,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

 

王莎莎老师的《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讲授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备课充分、深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时还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数学授课有机结合,使课堂效果更为直观、高效。借助合理梯度设问,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力的思考。

 

基教研中心专家李青霞老师认为这两节课教学准备充分、立意新;教学目标定位高,达成率高;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的的提升。同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数学虽然是个严谨的学科,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面可以再大胆创新些,以便更好地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热情和积极性。

高 中 物 理

 

陈曦老师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选择了火车转弯、汽车过拱形桥和凹形桥等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

 

陈兆秋老师的《不同情景中的碰撞问题》基于学生课前诊断,梳理和整合物理问题中可以看成是碰撞的情景,构建物理模型,提炼和总结这些情景中的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基教研中心专家张玉峰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板书设计有条理,基本功扎实,“火车轨道”的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轨道设计的原理,学生的思考基于学生的体验,从而能更好地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不同情景中的碰撞问题》,选题很好,高三复习的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系列经典模型,本节课基于课前诊断,整合碰撞中的物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了物理模型。

高 中 生 物

 

耿伟平老师的《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宏观层面指导学生构建三大功能的内在联系,感悟完美星球的运行规律。

 

彭丽老师的《减数分裂》引导学生构建减数分裂模型,利用科学史,逻辑推理丝丝入扣,台阶搭建层层递进,学生在不断试错中获得深度的思维训练。

 

基教研中心专家荆林海老师肯定了授课老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与学生充分互动进行深入交流,重视资料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设计巧妙,关注科学史,重视科学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荆老师在细节的处理上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老师们深受启发。

高 中 历 史

 

孔燕燕老师的《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能够精准把握课标,体现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意识强,注重时空观念培养,能够体现单元教学和本课教学的核心问题。

 

魏杰老师的《左图右史》,请学生到白板上排列中国古代疆域图并说明理由,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基教研中心专家郭井生老师指出两位老师授课亮点突出,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问题的设置和解决能够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专家建议聚焦核心问题,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

高 中 地 理

 

郭星杰老师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运用“5W1H”法(Why、 What、Where、When、Who、How)分五个合作领域,开展材料搜集,小组合作,课上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注重核心概念、核心问题引领,提纲挈领;注重方法提升,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国际合作问题的一般思路;注重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分析问题。

 

刘韵丽老师的《水循环与水资源》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为主要方法,整合水资源的主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水资源知识结构,形成对该部分知识的系统把握,提高学生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基教研中心专家陈红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紧扣课标,目标明确;视频资源鲜活,有感染力;小组合作汇报突出地理实践力,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主线清晰,强调了地理事物的时空尺度;图像教学落实到位,让学生绘制示意图,培养地理实践力,符合新高考要求。结合学生获得,陈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信 息 技 术

 

 

 

杨静老师的《智能教学楼设计方案交流展示》细致讲解智能化教学楼设计方案的评价要求,与学生探讨各组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基教研中心专家王振强老师觉得本节课实际操作起来虽然有难度,但是杨老师能把课程主阵地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是很大的突破,课程效果很好,学生有收获。强调可以让学生就某一点进行详细、展开来讲,以更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本次教学调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市区级专家团队共听评课29节。

 

 

 

 

 

 

评课交流环节,专家们与教师亲切交流,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就学科单元主题教学及学科素养落实的方法策略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参与授课和听课的所有教师均感收获颇丰,并感到对今后的教学方向更加清晰、明确。

 

编辑:王珽

摄影:侯艳娟 各校负责人

审核:王洁睿

code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育知校区:史各庄街道农学院东路2号院                          邮编:102206

code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