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阳春三月,金牛奋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昌平区中小学学区制改革,促进回龙观东学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升本学区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回龙观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3月18日上午,北京市基教研中心57名专家和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共同走进昌平区回龙观东学区8所成员校,进行听课、诊断、调研,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同步开展“聚焦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调研。此次调研活动对本学区内小学、初中、高中共听课113节。
回龙观东学区由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回龙观学校、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回龙观第二小学、霍营中心小学、昌平实验小学、清华附中悦府小学8所学校构成。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主任助理马富贵,昌平区进修学校校长李金亮、副校长陈静、党委副书记兼中教研主任李秀兰,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志强、集团党委书记褚春梅,回龙观东学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各成员校主管领导陪同专家走进课堂,全程参加了调研活动。
基教研中心15名专家走进课堂,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为29名教师课堂诊断和指导,执行校长金秀荣代表学区各成员校表示欢迎。
教学调研活动涉及初中8个学科(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综合实践)16节课、高中7个学科(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信息)13节课。
郭彩月老师的《细品意象,探究诗情》通过学生对诗歌意象意蕴的梳理,总结诗歌常见意象的规律和特点,深入挖掘意象的深层内涵,进而解决学生诗歌鉴赏环节“读不懂”“悟不深”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备战高考。
杨海燕老师的综合实践课程《风雅宋》贯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活动通过综合历史、语文、美术、劳技学科,以宋朝为主要对象,主题下分设瓷器、诗词、服饰、绘画、娱乐、插花六个方面,学生很投入,不仅体会到了乐趣,更是在充分的活动之中提升着综合素养。
评课交流环节,专家们与教师亲切交流,耐心解答教师提出的疑难和困惑,就学科单元主题教学及学科素养落实的方法策略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参与授课和听课的老师们都感觉收获颇丰,对单元主题教学的认识也更为明朗。
基教研中心13名专家和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莅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指导,学校领导全程陪同走进初中6个学科(语文、数学、历史、化学、劳技、美术)10节课、高中9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16节课的课堂。
老师们认为视导活动求实效、重质量,专家结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对一线教师进行了具体指导,为老师们今后的教研教学指明方向,使老师们对今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充满了信心,更为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真正从优质走向卓越助力。
围绕“单元教学主题”,语文组周晓芬老师讲授了《一草一木皆有情之“紫藤萝瀑布探情”》,乔梅老师讲授《探古人精神追求之“陋室中探乐道”》。
王彤彦老师肯定了老师们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建议每课时教学目标要基于大单元目标来设计,发挥其独特价值作用,利用好课外拓展资料,建立材料与目标的联系。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受益匪浅。
回龙观学校
市基教研中心6名专家与进修学校教研员到我校进行6个学科(数学、英语、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共12节课)的教学视导,执行校长高晋陪同。专家及教研员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贴近学生实际,有创新意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努力营造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氛围。
物理学科备课组长陈娟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功》。她基于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现象引入,重视创境启思;通过分析情境,建立概念,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体现物理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
英语学科教研组长、区骨干教师张艳的授课内容是《Going out》。她立足单元教学,以视频导入话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活动内容;结合听力材料进行输出性活动和知识的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基教研中心6名专家与区学科教研员走进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信息技术课堂,聆听了12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专家们充分肯定学校课堂体现了借助绘本、学习单等工具撬动课堂、注重新知与旧的链接、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的教学理念,并提出了教学一定要放手给学生,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设计课堂教学的建议。
教研专家分别走进了实验二小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信息技术课堂,聆听了12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课后,各学科的专家又和讲课老师一起针对课堂开展了深入的教学研讨活动。
李红艳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聚焦单元整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习单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帮助学生找出文中明显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将第二单元“提取信息”这个语文要素落实。李老师还通过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带领学生认识、理解文中难懂的字词,充分体现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音乐学科赵琬儒老师设计的《再识民族打击乐》凸显了单元整体教学。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管弦乐中的锣鼓魅力——对比分析民族打击乐——创编民族打击乐。学生运用典型的民族打击乐节奏型“急急风”“螺蛳结顶”等,结合名著《西游记》的场景,小组合作创编民族打击乐进行表演。这样的单元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于节奏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基教研中心5名专家和区进修学校教研员来到回龙观第二小学,校长郑金霞代表全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学校各学科主管陪同市、区专家团队深入5个学科(语文、数学、综合实践、书法、道德与法治共10节课)听课,对课堂教学点评,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杜莞頔老师的《认识面积》,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通过研究地面、桌面、课本面面积多大合适的活动,让学生产生实际需要,在比较的过程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整节课学生兴趣很高,思维相互碰撞,在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刘杰老师的《横折》是三年级软笔书法起始课,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分析笔画方法自行找出书写横折的重难点,教师示范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双钩填墨、单钩摹、对临的方法这三个层次练习全部掌握横折写法。
基教研中心5位专家和区学科教研员在校长王斌、副校长于长平和主管领导的陪同下深入课堂听取数学、英语、美术、科学、体育5个学科10节研究课。
专家们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要抓住单元核心问题,着重培养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突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完整的数学思考过程,让所有孩子都有思考的空间。
刘琪琳老师《虎头装饰》一课引导学生用纸、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设计虎头装饰,既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情趣,又培养了他们继承与发扬民间传统艺术、增强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科学李彩云老师的《力与形变》一课,用孩子喜欢且都接触过的橡皮泥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程中各种活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课上学生通过各种体验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描述,分析的思维过程,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基教研究中心4位专家和区学科教研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视导检查。校长史雅萌、副书记刘永山等领导陪同专家团队走进4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劳技)的8个课堂。学校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继续聚焦课堂落实好各项要求,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围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提升”主题,八名教师进行课程展示,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不断打磨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调研,对每位教师课堂展示情况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清华附中悦府小学
基教研中心3位专家及区学科教研员师在执行校长辛峰等领导班子陪同下走进3个学科(数学、英语、科学)6个课堂开展教学研讨。
专家肯定了老师们的课堂,并从学情调研、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
史博頔老师执教四年级数学课,通过“清悦小厨师”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张文轩老师带领一年级学生开展英文阅读,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表演充满童趣的《小瓢虫回家记》。
此次教学调研活动是回龙观东学区根据学区制管理思路、各成员校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十四五”期间的一次大教研,更是在单元教学以及核心素养落实等新要求下学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调研活动前,成员校反复论证和研讨、学区与基教研中心多次协商和研讨,力求在专家的引领之下学区各成员校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今后,学区及各成员校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奋战、共生互促,用集体的智慧使回龙观东学区的学区制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真正把学区做大、做强!
编辑:王珽
摄影:侯艳娟 各校负责人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