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中考500+的答案
藏在二中1+3的初三这一年!
蝉鸣渐起,升学的号角已悄然吹响。在昌平二中的校园里,三位以500分以上优异成绩闪耀中考的学子——刘轩驿、郭宇涛、肖韵齐,正用他们的成长故事展开一幅关于热爱、拼搏与蜕变的画卷。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轨迹,更是昌平二中"1+3班"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二中时光,探寻高分背后的成长密码。
初三(10)班 刘轩驿
月缺复月满,日落又日出。在二中"1+3"的这一年,充满了欢笑与成长。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优越的学习环境,并组织了各种活动,让大家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之余,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二中同学会学、能玩、开放、包容,每一个人都干劲十足、活力满满。
学要学得出彩
班里云集各种高手,但最不缺的,却是新奇的学习点子:
1、知识点沙龙:临近历史中考,背得烦躁无比、几欲摔书之际,有人建议:玩一把抢答。于是,若干人围坐一圈,轮次提问,甭管大图小字,跨章联系,凡是书上有的,尽皆抛出来。一干人等拍脑门的、拍大腿的,搜肠刮肚。答对了,自然洋洋得意;背岔了的,大家善意哄笑及时纠正——嘿嘿,这是我历史知识点记得最来劲的一回。
2、做题做烦了,来!出一套!数学压轴题,谁干谁气急!虽然大家轮班坐庄讲解,学校还有培优班给予专项指导,但被折磨了两三个月,很多人还是出离愤怒了!我们以近半个班的人力,出了一整套数学卷子——从第一题选择题开始,三步一机关,五步一埋伏,稍有不慎就中陷阱。有人感叹:我自己做题时踩过的坑,都记起来,都放上去了——这套题,被庄重地放入带封条的资料袋,送给了数学老师……
3、飞花令期初是班级元旦联欢的游戏,之后,余韵不减,时常能看到两人对比。大家案头上或多或少都有了诗词书籍,古文诗韵一时盛行。还有起氨基酸名字的"萝卜蹲"、五颜六色的化学沉淀物组成的"海底世界"、哈利波特英文魔法咒语……嘿嘿,学习原来可以这样有趣啊!
玩也要玩的有范儿
我们班,谁都不白给,课余三大球、几小球天天开赛,娱乐游戏的招数更是层出不穷。举两个例子:
一捏就响的塑料鸭,我们班有二十来只。别家都是"加油鸭",我们班一水儿的"诗意鸭":赵香炉、赵紫烟、杏花雨、杨柳风……还有专门的花名册,注明了每只鸭的名字、样貌、特征。估计下一步,"红鸭梦"就要开稿排戏了!
"立水瓶"游戏,我们班有联赛,对外简称"瓶联",并有专人制定了详尽的比赛规则、规章制度,要以诚信、公正等联赛价值观为引领,立志为每一名参赛者提供良好的参赛体验……
哈哈,课余生活原来也可以这样啊!
张弛有度、快乐积极,这是二中带给我的真实感受。
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信我们将会愈发蓬勃向上、无往不胜!
初三(10)班 郭宇涛
学业精进,奠定坚实根基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扎实的功底和持续的努力。在学习上,我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我总是积极思考,提出见解;课后,我经常向老师请教并总结归纳,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份踏实与勤奋,让我各学科均衡发展,为冲击高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魄强健,赛场展露锋芒
我十分热爱体育运动。每年我都积极参加运动会,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班级跳绳比赛,我们的默契配合为班级争取到许多团体荣誉。体育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更磨砺了我的意志品质,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份坚韧也渗透到了我的学习生活中。
科创探索,点燃智慧火花
我对科技十分感兴趣,二中的电子社团为我搭建了平台。在社团里,不仅能学到电路知识,进行有趣的电子制作,还能学到编程知识。那些动手实践、调试电路、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团活动不仅是我的兴趣所在,更是我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的宝贵平台。
热爱语文,涵养人文情怀
我热爱经典名著的深邃意境、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喜欢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这份热爱,让我的成长更加丰盈,也为我观察世界、理解生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支撑。
回想我在1+3班、在昌平二中的成长经历,我不禁感慨,正是因为我的母校坚持五育并举、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才能够获得多元的成长平台,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谢谢你,昌平二中!
初三(14)班 肖韵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骄阳倾泻在校园操场上,陪伴着为队列比赛做准备的同学们。这个新组建的班级,如同初长成的猛虎,又如同蓄势待发的雄鹰。在我身旁,同学们个个扯着嗓子喊着口号,眼眸中闪着青春激昂的光。在体育中考练习中,我们齐声呐喊为同学加油。我们将滚落的汗珠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操场上奋力奔跑……信任与支持、团结与协作,为这个集体换来了一张张奖状。
蚕丝清不尽,师道留芳
微风习习,载着楼旁花香,穿过窗棂,拨弄着微微泛黄的帘子。班主任老师激情澎湃地讲述着学哥学姐成功的秘诀。同学们都仰起头,瞪大的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成功的秘诀就是坚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我们与老师之间,似乎传递着一股精神,一股烈火般顽强的意志。在昌平二中,有"勤能补拙"的引导,有"执因索果"的严谨,有"实践出真知"的启迪……老师们所共同扮演的,是油麻地镇上的纸灯笼,是荒原上的摆渡人。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仍记得小测后的一个个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讨论着,争辩声穿过微敞的窗子,惊得鸟儿从树梢振翅飞去。"太好了,这次我进步了!""哎,我这次考砸了,还是练得少啊。"或喜或悲,我们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正如这日子或阴或晴,却从不缺乏向未来进发的精神。
忘不了那被翻烂的词典,散着淡淡墨香;忘不了那满满一页的笔记,记着学习的路;更忘不了那幼稚但坚定的誓言,照明着未来的方向。
少年之意气风发,正是在萤窗苦读中汲取养分。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一道上下求索,在昌平二中不断成长。
三位学子的故事里,藏着昌平二中对"成长"最鲜活的诠释——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个性的舞台;不仅有严苛的磨砺,更有温暖的陪伴。
昌平二中期待与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你,共赴下一段成长之旅。相信在这片沃土上,你也能像他们一样,以热爱为笔,以拼搏为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编辑:王珽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