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在竞争中培养友谊 共同发展

2011-05-07 浏览量:1875

作者:于殿坤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昌平一中原是武庙,供奉的是武圣关羽。昌平二中原是文庙,供奉的是文圣孔子。两校本应联手,文治武安。然而两校一直是竞争对手,不断上演“关公战孔兵”的精彩大戏。竞争是好事,有竞争才能发展。在漫长而激烈的竞争中也伴随着浪漫的友谊之花绽放。

  两校许多班级都结为“友好班”,友好班间经常组织活动,密切往来。我们班也与一中高一年级3班结为“友好班。”

  尤其是两校学生校队与教师队之间举行的篮球友谊赛,总能吸引两校大批师生前来观战、到场助兴。比赛之激烈、场面之热闹就像过节一样。一九五九年秋,两校教师队的篮球比赛在昌平二中操场举行。比赛紧张、激烈、精彩,比分交替上升,双方队员的高超球技不断赢得数百名观众的热烈鼓掌。比赛快要结束时,替换上场的王乃仁老师在已方篮下接到后卫发球,本方前锋快速跑到对方篮下,王老师可能知道自己长传没准头,落得不知所措。观众急了,大喊:“快传!”只见王老师像掷铁饼一样单手用力把球甩了出去。篮球象高射炮弹一样冲向天空,误差之千里一点也不为过。逗得两校师生轰然大笑,王老师也因对不起观众而捂着脸蹲在地上。谁知这球飞到篮球架上方竟无力的几乎垂直落下来,擦着篮板掉进球网中。观众起初惊得鸦雀无声,接着便是一片哗然,掌声笑声响成一片。这个进球就是在当今美国NBA也评得上最佳进球了。更可笑的是始作俑者王乃仁老师蹲在地上没看见,他还以为观众在笑他呢!直拱手向观众表示歉意。他连忙示意让别人替换下场。同学告诉他进球了,他居然不信。当发现是真的时,他立刻就神气了,不断地冲人伸大拇指。此时球场已笑做一团,没有人再去关心胜负了。球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很少有人知道比分,记住的只是这一球。凭这一球王乃仁老师荣获“最劣传球”和“最佳进球”两项桂冠是当之无愧的。事后同学们背地里管王乃仁老师叫“歪把子机枪”把子歪枪口准。

  一九六0年元旦,我们班同学决定和昌平一中高(二)3班搞一次元旦聚会。消息被李一农校长知道了,李校长非常重视此事,专门责成教导主任何尚武同志带队前往。我们赶紧把消息告诉了对方,昌平一中师生立刻积极响应,责成教导主任耿景星同志负责主持接待工作。这么一来,就由民间行为变成官方行为了,同时也由班级的变成校级的了,规格升级了。为确保活动成功必须把细节安排好,两个班的“基辛格”们忙碌起来,不断的穿梭往来,进行细微安排,唯恐失误。

  当日晚七点,我们簇拥着何主任向一中进发。何主任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热情”。我们问他怎样做才算热情,何主任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笑二鼓掌。”说笑间就到了昌平一中门口,老远就看见耿主任带着高(二)3班同学迎接我们。两班同学热情拥抱在一起,自然就把两位主任围在了中间。耿景星主任首先致辞,他第一句就是“我们能在这里迎接圣人的使者感到非常荣幸”引得同学们一阵笑声,接着便大抒热情迎接之意。何尚武主任在致答谢辞时开口便是“我们是怀着十分虔诚之意来给关老爷上香的”又是引起一片笑声。接着便大表虔诚之意,两位主任诙谐轻松的讲话立刻拉紧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简短的迎接仪式结束,耿主任冲何主任戏谑地说“施主请”,说着左手由胸前向校内方向一展腰略躬,活似一个老和尚。何主任也以同样动作回了一声“方丈请”。两位主任的表情诙谐,逗得两班同学轰然大笑。笑声中我们拥着两位主任走进校园。径直走到武圣殿前,早已有几个班的同学在那里等候。我们高呼着“向一中同学学习”“向一中老师致敬!”“两校友谊万岁!”的口号,一中的同学也回应着类似的口号,场面十分热烈、十分友好、十分感人。我们班的同学和一中高(二)3班的同学早已不分“彼此”,两班居然分成男女两班了。欢迎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由耿景星主任致欢迎辞:他第一句就说“我先在圣人面前念三字经吧”接着便盛赞昌平二中的悠久历史。只听何尚武主任在致答辞时开口说道“我可要在关老爷庙前耍大刀了”接着便历数昌平一中所取得的成绩。两位主任的讲话一次又一次被同学的掌声打断,同学们被两位主任精彩、诙谐的话语逗得手舞足蹈。接着便是友好班全体同学会面。高(二)3班同学拉着我们进入他们的教室。同学们亲热的混坐在一起,边说边欣赏着小节目。直到快十点钟了,我们才走出教室,在院内又举行了简短欢送仪式。两位主持本来分别讲话,谁知讲起来,互相插话,就像事先排好的相声一样。现简要回忆摘录如下:

  何尚武:“我可不是什么圣人!”

  耿景星:“我更不是关云长!”

  何尚武:“我们是革命的好同志!”

  耿景星:“我们是情深意切的好弟兄!”

  何尚武:“我们的友谊像磐石一样坚固!”

  耿景星:“像松柏一样长青!”

  何尚武:“感谢一中师生的热情接待!”

  耿景星:“欢迎二中师生给我们带来深厚友情!”

  何尚武:“现在我们告辞了!”

  耿景星:“明年还会来”

  两位主任饶有风趣的插话,使会场非常活跃,两校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欢笑中我们缓缓离去,高二三班的同学拉着我们的手一直送进县城才依依不舍地站住,我们边往回走边不时回头看,一中同学也不断挥手,两校师生的兄弟情谊,至今仍历历在目。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两校在竞争中发展,也在竞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如今两校同为北京市示范校,同为昌平教育的两艘航空母舰。高手都知道:尊重对手,多向对手学习,才是取胜之道。现代战争必须是多部队多军种的协同作战,在为昌平、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大战役中,希望两校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再建新的功劳。

作者:于殿坤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958届毕业生

code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育知校区:史各庄街道农学院东路2号院                          邮编:102206

code

扫描关注我们